全球領導力峰會(Global Leadership Summit)2024-25中文峰會於2025年2月8日在Island ECC舉行,大會一如以往透過視像播放海外講員的精彩演說。其中紐約時報的暢銷作家、「生命教會」創辧人、同時亦是全球最多人用的聖經APP——YouVersion Bible App的創起人克雷格牧師(Craig Groeschel)分享了出色領導力的秘訣。
克雷格牧師在甫開場就講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現象:社會甚至教會絕大部份教導Z把人調教成順從者,工作的環境會削弱人的盼望,像螃蟹要爬出木桶時,其他同伴會拼命把牠拉回去「當你表現平庸時,人們會習以為常,但一旦我們想作出改變時,人們就會來打擊。我們的朋友與家人會鼓勵作夢——但不要太誇張,提醒你要理智點,告訴你為什麼你做不到,叫你別太『執著』。」
但是他提出每個人都有「執著的權利」,他說:「但神從未把我們造成平庸的人,《聖經》中說你是神精心的創造,每個人都是神在基督裡的傑作,把你打造成為能為世界帶來改變的人。」他鼓勵在座的人全然投入於一件值得的事,並且不要害怕與眾不同:「你必須拒絕平庸,因為你有無窮的可能性。」
執著於專注:對忙碌說「不」
克雷格牧師分享達致卓越必須要選擇的三件事,當中第一個是要「選擇專注」。大部份領袖都很忙碌,為很多事情分身乏術。他聽過一個教會裡有287個事工,令人咋舌。但是太多事務令人分心,失去有效的領導力:「忙碌的領袖改變不了世界,專注的領袖才能。有效領導力往往不是『不夠投入』,而是『過份投入』。」
他強調,有效的領導力要對忙碌說「不」:「不應是做很多事,反而是要『做更少』。」執著於做重要的事,別再增加「待辦事項」,刪除不重要的事,克雷格牧師多年來奉行此道,為了在截稿時間前交出講章他有策略地保持高度專注,有自己的「不辦清單」(not-to-do list)包括外出吃早餐、周二絕不開會不做決策,午餐在辦公室解決,把早上把時間間專注預留給全心領受神的啟示。
他描述尼希米重建耶路撒冷城時面對來騷擾想讓他分心的敵人時說:「我現在辦理大工,不能下去。」他鼓勵大家緊記這話,思考需要把什麼放在「不辦事項」裡,執著於專注。
執著於關懷:給予超乎的肯定
克雷格牧師深信在團隊中「人」的重要性高於一切,有人才能創造文化,建構系統。他帶領的「生命教會」多年被評為「最佳工作場所」,這裡有員工為本的環境諸如彈性工作時間。但他認為很喜歡在這裡工作不只因著員工福利,更是因著被關。因此領導要執著於重視,感謝,認同,鼓勵員工。
他確信對團隊需要被激勵,他說:「他們(團隊)在意你的使命,所以你要在意他們。」明白團隊成員的犧牲,努力,而領導者的關懷原則是給團隊成員超乎的獎勵和肯定。「員工給了你他們生命最美好的時間,你也應該關心他們,鼓勵、造就他們。好的領袖會讓你覺得他很重要,也會讓你覺得你很重要。」
執著於全然委身:熱愛、相信和擁抱!
第三個作為領導必要的是毫無保留的「全然委身」。他認為很多人包括教會和事工領袖會理所當然地以為自己已全然委身,但實際上很少人真正如此。他幽默地以「火腿煎蛋」為喻,雞是參與了,但只有豬才是全然委身。參與的人多,但全然委身的少。
他說:「你的潛在影響力取決於你有多委身——7分無法改變世界,10分才可以。」不論做什麼都是為主而做,基督徒領袖因為愛神而事奉,因此要竭盡十分之力。
克雷格牧師又鼓勵在場領袖去熱愛、相信和擁抱夢想,即使沒有百分百的好計劃,但有全然委身時可以出來好的計劃。曾有一個教會想成為小組教會,牧者充滿熱情地宣告要在22天內建立22個小組,在極大的熱情下計劃如期成就,教會因而發展起來,他說:「沒有全然好的計劃,但有全然的委身。你可以有最好的計劃,但如果領袖不用心,這計劃就無任何價值。」
克雷格牧師:要「執著」才能成就偉大
克雷格牧師呼籲大家要有「鯨魚般的執著」(Whole Hearted All-encompassing Life Endeavor, WHALE)——全然委身的人生追求。他分享自己生命全然的追求:執著於建立教會、建立領袖。他每天早起,有專屬健身計劃,為了投入最好身心靈到他被呼召的使命中;他執著於屬靈生命,認真禱告,被神每天更新我;他也執著於神給的婚姻,與妻子一起禱告讀經,以神為中心,又執著於六孩子的子女的成長,而結果全家都對他的使命充滿熱情,成為全家的執著。而且他創建了YOUVERSION,影響了全世界教會。
至今克雷格牧師仍然充滿熱情,他說:「平庸孕育不出偉大,積極進取才可以;做好一件事有動力就行,但要偉大的話,執著才行。」
他對在座聽眾說:「執著吧,不要試圖稀釋它,不要找藉口!去做領袖該做的事,領袖們,去改變世界吧!」
今次「全球領導力峰會」中文峰會由全球領導力網絡(亞洲區)主辦,吸引了約60位對領導力感興趣的領袖人士參加,當中不乏教會牧者和以信仰理念服侍的機構領袖。
在上周六(2月8日)在Island ECC舉行的全球領導力峰會中文峰會上,數位本地講者分享了他們對領導力的深刻見解。其中一位致力於城市和職場轉化的講員以「贏在拐點」為主題,探討了在變幻莫測的時代中,如何面對挑戰並在逆境中成長。
「拐點」是指某種趨勢或狀態發生重大轉變的關鍵時刻或位置,現代社會往往充滿了易變性、不確定性、複雜性和模糊性,這使得傳統的「贏在起跑線」觀念顯得過於簡單。講員以「香港四徑超級挑戰」馬拉松為例,這項賽事全長298公里,爬升高度達14500米,參賽者需在72小時內獨自完成,極具挑戰性。
講員認為,人生比馬拉松更為漫長且複雜,特別是諸如失業、疾病等關鍵性「拐角」,人生中太多預設反成阻礙,如何應對才是真正的考驗。
她進一步引用聖經中約瑟的故事,約瑟在被賣到埃及為奴的過程中,不僅沒有放棄,反而在逆境中培養了卓越的領導力,更成別人激勵。神並未立即解救約瑟脫離每個困境,而是與他同在,讓他在苦難中成長。講員近年亦遇到生命中的「拐角處」,她的小兒子正值風華正茂之時,卻忽受重病打擊。她帶兒子積極求醫屢嘗各種方法最終均落空,讓她轉為無助至崩潰,但在禱告中她想起了約瑟的故事,意識到神的同在才是最大的禮物。
「約瑟能經歷困難的13年,是因為神同在,他知道神仍編寫他的故事。神的同在就是最大的禮物,雖然仍在困苦中,神仍在他的生命裡。」她學會了將兒子的未來交託給神,並在困境中找到了屬靈的力量,不再在苦毒、憤怒中迷失,亦不再想主宰生命,而是順服、等待、交託神來編寫「祂的故事」。
今次中文峰會的主題是「Design Your Tomorrow」。講員總結道:「真正設計你人生的是設計你的那位。」人生的設計者並非我們自己,而是創造的上帝的神。當我們跟隨神編寫的故事時,我們的夢想與現實亦將會奇妙地相遇。
「全球領導力峰會」中文峰會2月8日在香港舉行 ,其中播放了「輪椅上的畫家」瓊妮·厄爾克森·塔達(Joni Eareckson Tada)分享自身的經歷的錄像,強調讓神的剛強代替她的軟弱。
瓊妮於1949年出生於美國巴爾的摩,父母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她在15歲時參加教會舉辦的青少年露營活動時認識了主,並接受了救恩。那個曾經熱愛騎馬、游泳、跑跳於大自然的少女在17歲時因一次嚴重的跳水意外折斷了頸骨,導致神經中樞受損,肩部以下全部癱瘓,失去了自由活動的能力,從此只能在輪椅上度過餘生。
瓊妮的故事被拍成電影,並於1976年出版自傳,講述了上帝如何幫助她克服傷病,其自傳銷量超過500萬冊。1980年,她成立「瓊妮之友」樂團,並在全球發起了十二次佈道會分享見證。
上帝通過人的弱點賜予力量
在全球領導力峰會上播放了瓊妮去年榮獲傑出領袖獎(GLN Legacy Leader Award Recipient 2024)的演說。她在會上告誡與會者:「最有效的領導者不是憑藉個人權力來領導,而是憑藉上帝通過他們的弱點賜予的力量。」她認為最有效的領導者不會因為自身弱點而受限,而是因為有軟弱才有能力領導:「領袖愈能坦誠分享生命中經歷的恩典,就愈能幫助人看見他們的救贖故事。」
瓊妮反問,上帝呼召的領袖需要具備哪些資格呢?是權力和力量嗎?她說上帝真正召喚的人卻是破碎而軟弱的。她從聖經中列舉了一些軟弱的人被上帝召喚來完成祂的旨意的例子,包括亞伯拉罕和撒拉、基甸,以及使徒彼得和約翰。
「為什麼上帝要冒險用這些人呢?」她問,她自己的發現是讓上帝得著榮耀。她提到少女梅莉莎,她未婚懷孕被父母拋棄,後來在瓊妮之友感受到被接納和上帝的愛。如今梅莉莎成為數據流程總監,為事工帶來很大的貢獻。
學會了用軟弱來換取上帝的力量
瓊妮憶述自己潛水事故發生後她徹底崩潰了,情緒低落,生活在噩夢中。她希望上帝能創造奇蹟,正如保羅三次祈求上帝除去身體上的刺,但上帝拒絕了這個請求,並告訴保羅:「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最終她學會像保羅一樣用軟弱來換取上帝的力量。「只要我知道這一點,只要我意識到自己有多軟弱,我就擁有祂的力量。現在我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使命,並有無數的機會向全世界13億殘疾人傳揚福音。」
「我知道我的日子不多了,我的肺太弱了,」75歲的瓊妮說。現在使徒行傳20章24節是她的人生座右銘:「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
她承諾將全心全意地跑完生命最後一圈,說:「人生有比走路更重要的東西」。瓊妮最後說:「我將盡我所能用我癱瘓的身體去傳福音,讓世界上的殘疾人也能得到上帝恩賜的福音,我保證我將克服我的弱點來換取基督的力量。」
在上周六(2月8日)在Island ECC舉行的全球領導力峰會中文峰會上,數位本地講者分享了他們對領導力的深刻見解。其中一位致力於城市和職場轉化的講員以「贏在拐點」為主題,探討了在變幻莫測的時代中,如何面對挑戰並在逆境中成長。
「拐點」是指某種趨勢或狀態發生重大轉變的關鍵時刻或位置,現代社會往往充滿了易變性、不確定性、複雜性和模糊性,這使得傳統的「贏在起跑線」觀念顯得過於簡單。講員以「香港四徑超級挑戰」馬拉松為例,這項賽事全長298公里,爬升高度達14500米,參賽者需在72小時內獨自完成,極具挑戰性。
講員認為,人生比馬拉松更為漫長且複雜,特別是諸如失業、疾病等關鍵性「拐角」,人生中太多預設反成阻礙,如何應對才是真正的考驗。
她進一步引用聖經中約瑟的故事,約瑟在被賣到埃及為奴的過程中,不僅沒有放棄,反而在逆境中培養了卓越的領導力,更成別人激勵。神並未立即解救約瑟脫離每個困境,而是與他同在,讓他在苦難中成長。講員近年亦遇到生命中的「拐角處」,她的小兒子正值風華正茂之時,卻忽受重病打擊。她帶兒子積極求醫屢嘗各種方法最終均落空,讓她轉為無助至崩潰,但在禱告中她想起了約瑟的故事,意識到神的同在才是最大的禮物。
「約瑟能經歷困難的13年,是因為神同在,他知道神仍編寫他的故事。神的同在就是最大的禮物,雖然仍在困苦中,神仍在他的生命裡。」她學會了將兒子的未來交託給神,並在困境中找到了屬靈的力量,不再在苦毒、憤怒中迷失,亦不再想主宰生命,而是順服、等待、交託神來編寫「祂的故事」。
今次中文峰會的主題是「Design Your Tomorrow」。講員總結道:「真正設計你人生的是設計你的那位。」人生的設計者並非我們自己,而是創造的上帝的神。當我們跟隨神編寫的故事時,我們的夢想與現實亦將會奇妙地相遇。









